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
  • 介绍
  • 评价
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
已售20本
价格
130.00 ¥230.00
送至
北京
运费 免运费
规格
纸质版
数量
剩余

编辑推荐

给出了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总体方案,并通过对钢铁、建材、交通、居民等终端用能部门的分析与展望,为我国能源系统清洁低碳发展提出了转型路线图,对于读者而言兼顾科普性、通识性以及专业性,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

内容简介

本报告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共分八部分。部分剖析我国碳达峰重大意义与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阐述以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实现碳达峰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举措。第三部分研究提出以清洁替代加快能源生产减碳的方案。第四部分从工业、交通、建筑领域分别研究提出以电能替代、能效提升等加快能源消费减碳的方案。第五部分研究提出以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特高压骨干通道、推动跨国电网互联互通、构建全国电-碳市场支撑碳达峰的方案。第六部分提出促进碳达峰关键技术的创新方向和重点。第七部分分析了以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第八部分总结报告主要观点,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简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简称合作组织),是由致力于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等自愿组成的国际组织。注册地设在北京。合作组织的宗旨是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推动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合作组织将积极推广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组织制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联合技术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目  录

前言
1 碳达峰重大意义与挑战?001
1.1 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002
1.1.1 经济社会发展?002
1.1.2 碳排放现状与趋势?005
1.2 2030年前碳达峰重大意义?007
1.2.1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007
1.2.2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007
1.2.3 保障能源安全高效供应?008
1.3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挑战?008
1.3.1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挑战?008
1.3.2 高碳化能源结构的挑战?009
1.3.3 重型化产业结构的挑战?009
1.4 小结?010
2 碳达峰思路与目标?011
2.1 总体思路?012
2.1.1 减排方向?012
2.1.2 基本原则?013



2.1.3 达峰思路?013
2.1.4 达峰基础?014
2.2 达峰目标?016
2.2.1 达峰时间和峰值?016
2.2.2 对应碳达峰的能源消费与电力装机容量?017
2.2.3 煤炭消费控制目标?019
2.2.4 石油消费控制目标?022
2.2.5 天然气消费控制目标?023
2.3 重点举措?024
2.3.1 能源生产领域?025
2.3.2 能源使用领域?026
2.3.3 能源配置领域?028
2.4 小结?028
3 以清洁替代加快能源生产减碳?029
3.1 转变煤电功能布局?030
3.1.1 煤电碳排放现状?030
3.1.2 煤电控制与减量发展的基础条件?032
3.1.3 煤电控制与转型的思路举措?033
3.2 科学有序发展气电?035
3.3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037
3.3.1 清洁能源发展基础?037
3.3.2 大力开发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基地?038
3.3.3 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043
3.3.4 积极发展生物质燃料?044
3.4 安全有序发展核电?047



3.5 积极发展电制燃料?049
3.5.1 发展现状与基础?049
3.5.2 重点举措?050
3.6 小结?051
4 以电能替代加快能源消费减碳?053
4.1 推动工业电气化与节能降耗?054
4.1.1 钢铁行业?055
4.1.2 建材行业?064
4.1.3 化工行业?070
4.1.4 产业优化升级?076
4.2 发展电动交通与智慧交通?077
4.2.1 发展现状与趋势?077
4.2.2 重点措施?080
4.2.3 达峰贡献?084
4.3 提升建筑领域电气化水平?085
4.3.1 发展现状与趋势?085
4.3.2 重点措施?087
4.3.3 达峰贡献?091
4.4 小结?091
5 以大电网大市场支撑碳达峰?093
5.1 发挥大电网碳减排关键作用?094
5.1.1 加快特高压骨干通道建设?095
5.1.2 加快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096
5.1.3 推动跨国电网互联互通?097



5.2 构建全国电—碳市场?098
5.3 小结?100
6 以技术创新加速碳达峰?101
6.1 清洁能源发电技术?102
6.1.1 光伏发电?102
6.1.2 光热发电?102
6.1.3 风电?103
6.1.4 核电?103
6.1.5 生物质发电?104
6.2 电能替代及新型用电技术?104
6.2.1 新能源汽车?104
6.2.2 热泵技术?105
6.2.3 电制氢?105
6.2.4 电制燃料及原材料?106
6.3 先进输电技术?107
6.3.1 特高压交流?107
6.3.2 特高压直流?107
6.3.3 柔性直流输电?108
6.4 大规模储能技术?108
6.4.1 锂离子电池?108
6.4.2 氢储能?109
6.5 碳捕集与封存利用(CCUS)技术?109
6.6 小结?110





7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111
7.1 生态环境效益?112
7.2 经济社会效益?113
7.3 小结?114
8 主要观点与建议?115
8.1 主要观点?116
8.2 建议?117

名词解释?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