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 评价
简介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受我国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社会制度等多重因素影响,能源电力“双碳”之路充满挑战且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需要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双碳”道路和能源发展的重大要求,将能源发展客观规律与中国具体国情紧密联系起来,将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经济社会亟需解决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系统谋划,实现立足全局的战略层面多目标动态平衡优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之路。
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为“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阐述中国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道路及电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问题,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内涵和特征的解读;第2章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路径,提出不同阶段新型电力系统的演化形态和关键阶段性特征,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在能源强国、新发展格局下的作用,剖析“双碳”路径下减排与发展、安全、成本,整体与局部,宏观和微观等若干协调统筹关系;第3章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图谱展望和技术经济性分析,在整体技术体系图谱分析基础上,结合发展形势选取长时储能、氢能、输电技术,详细分析“双碳”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下技术发展历程、价值及路线图;第4章为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演化分析,评估产业链发展形态和转型升级适应性,分别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内部、外部在提质降碳、延长链长、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产业自身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5章为展望,结合能源安全新战略迈入新阶段等形势判断“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未来。
目录
战略蓝图路篇径篇
第1章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转型路径设计原则
现状与问题:10个侧面透视中国能源发展基础
要求与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
主线、原则、重点:转型路径设计的“1 3 6”体系
第2章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情景设计
能源电力转型路径
能源电力碳减排路径
重大不确定性因素研判
路径实施篇
第3章“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与“双碳”转型的关系32“双碳”目标下的关键能源科技创新
能源科技创新与“双碳”路径一体化布局分析
第4章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形态
电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定位
电力产业链及发展形态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价值形态演化趋势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企业形态演化趋势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循环形态演化趋势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空间形态演化趋势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第5章能效提升与碳减排
能源效率现状及能效提升主要影响因素
“双碳”目标下重点领域能效提升实施路径
能效提升有关建议
第6章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关键问题
新能源发展“量率”协同展望
促进新能源消纳关键措施
第7章电力碳排放核算与评估
电力平均排放因子概念辨析
电力平均排放因子国内外应用现状
电力平均排放因子计算
安全经济篇
第8章新型电力安全认识与保供风险预警
“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新认识
电力安全供应主要风险研判
电力安全供应保障措施
树立新型电力安全观
第9章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发展及影响
新型电力系统中清洁能源矿产资源作用及意义
电力“双碳”转型路径下关键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关键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及对电力“双碳”转型路径影响
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10章电力转型成本和市场机制
“双碳”转型路径下电力供应成本发展趋势
电力转型成本疏导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措施
治理提升篇
第11章能源电力治理现代化
能源电力治理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意义
能源市场与电—碳市场体系构建
顶层设计与统筹优化
健全完善能源法律体系
第12章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关键问题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演变特征
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
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分析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