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朝晖:“4S”行动框架 开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

2025-04-09 17:42 来源:

【摘要】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布《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32国部长宣言》(简称《天津共识》),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注入信心和正能量。从深刻理解《天津共识》倡议精神、共建共享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共绘更美好的职业教育发展蓝图、共同谱写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新篇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以及“4S”行动框架开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六个主题展开对《天津共识》的系列深入讨论,旨在推动世界各国同心同行、同频共振,为携手建设职业教育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天津共识》;国际交流合作

【引用格式】林宇,于发友,曾天山,等.凝聚共识智慧经验  共绘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图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天津共识》解读笔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5(6):5-18.

佛朝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部长级圆桌会议,发布《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32国部长宣言》(以下简称《天津共识》),共绘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蓝图。《天津共识》不仅是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新起点,也为我们提供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行动框架。

一、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入“共享价值”(Sharing)新阶段

2022年和2024年,我国在天津两次主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作为两次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重要成果,大会先后发布《天津倡议》和《天津共识》。从《天津倡议》到《天津共识》,世界不同国家教育部长对职业教育寄予更高期望,即从创造价值到共享价值。《天津倡议》认为,职业教育是创造价值的教育;要秉持公平全纳、有教无类、面向人人、质量优先的理念,为各类群体提供适宜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天津共识》中提出:“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密切、更公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并不断加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中方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互学互鉴、共建共享,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200多位嘉宾参会,外宾数量超过国内嘉宾数量,充分展现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参会嘉宾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示赞许,纷纷表示期待共享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成果。

《天津共识》中提出可共享的职业教育价值包括:具有“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技能价值;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多元化和增加国家竞争力的经济价值;连接全人类,促进国际间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理解和尊重的文化价值;加速经济复苏和助力减贫的国际价值;促进个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价值。中国通过“鲁班工坊”和共建工程技术学院等,与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合作。

二、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将技能开发(Skills)作为优先关注领域

技能开发是《天津共识》的优先关注领域,它强调技能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对个人来说,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支撑;对社会来说,技能是劳动力市场的硬通货;对国家来说,技能是连接全人类的共通语言。

《天津共识》十分关注开发职业技能、数字技能和绿色技能,特别提出,加强青年的绿色技能和数字技能,体现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对未来技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思考。

一是开发职业技能。《天津共识》倡议各国重视技能开发,加大投入,构建灵活多样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确保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生存与发展需求的技能;提升青年在自主就业创业方面的职业技能,扩大其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的机会;秉承包容理念,关注弱势群体、注重促进职业教育性别平等,增强其就业创业及摆脱贫困的能力。

二是开发绿色技能。绿色经济是一种环境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碳中和是未来全球贸易竞争的焦点,绿色技能成为当前工业发展对产业工人必备要求,包括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UNESCO—UNEVOC)关注绿色技能课程、培训、资质、证书、绿色校园、教师培训以及与市场和社区合作等;开发灵活的终身学习途径和框架,用于认可正式和非正式职业教育中的绿色技能。世界各国可以在围绕自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通过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研标准等,将绿色低碳理念普遍融入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培养低碳建筑、新能源、环保、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与碳汇计量监测等相关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开发数字技能。为顺应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培养数字时代所需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编程等技能,实施泛非职业教育数字转型倡议(Pan—African Initiative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VET)和非洲技能发展系统(Skills Development Systems in Africa)。面对数字化浪潮,一方面,我国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经面向200多个国家、1 000多万个海外用户提供服务,全面上线职教课程,实现中国优质职教数字资源的“云共享”;另一方面,我国将积极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加强产教融合,加快开发数字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基本职业培训包及教材课程等,积极培育“数字工匠”,并与全球分享数字技能开发的中国智慧。

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以构建联结的体系(System)为基础

构建联结的体系是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促进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的载体、平台和基础。

一是搭建联结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大舞台。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通过“会、盟、奖、赛、展、刊”六大职业教育国际公共产品,搭建全球职业教育交流平台。大会期间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首批成员涵盖43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机构;大会还提出“北京协议”概念,为全球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各国还将打破壁垒,共同开展合作培养和培训项目,协同研发技能标准,分享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果;借鉴国家资历框架(NQF)的概念,通过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共建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互认机制。

二是形成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圈。在国际交流合作的框架下,各国应加强与跨国企业、行业协会的紧密联系,共同打造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平台,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对于我国职业院校而言,一方面,要秉承“产教同行”的理念,从“随船出海”到“同船出海”,通过员工培训、专业共建、境外办学等方式,丰富海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范式和海外学徒制等育人新模式;另一方面,做好“中文+职业技能”和标志性“职教出海”品牌,推动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民心相通。

三是分享中国特色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经验。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要素。以国家标准为引领,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校企协同化的职教教师综合培养培训体系,支撑“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国际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借助国际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水平;建立国际教师互访机制,邀请国外优秀教师到国内院校进行教学示范和指导,同时选派国内骨干教师到国外院校进修学习,丰富教师培养的途径;实施教师队伍领导者能力建设计划,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国际教育交流经验的职业院校领导干部队伍;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世界职业院校教师“云校园”,开展世界各国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

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以完善质量标准(Standard)为保障

“共同制定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各国普遍认同的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标准”是确保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核心在于确保职业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行业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建立以“职业标准”为起点的职业教育标准链。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对接,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包括需求端的技能标准、岗位标准;供给侧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以及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等标准。

二是2026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将公布的《北京协议》是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本、专科专业学位互认协议。协议的宗旨是通过多国认可职业技术教育资格,促进职业教育学位互认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流动。《北京协议》将成为加入国家进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实现跨国流动的入场券;成员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国际企业就业的通行证;成为各国公认的世界职业教育质量标准。

三是以学位认证、质量保障和资格框架的搭建为基础,完善高质量世界职业教育共同体。在《北京协议》的基础上,完善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职教出海”品牌标准和质量保证制度,健全留学中国职业教育质量认证标准和质量保障机制,对接国际认可的国家资格框架,共建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互认机制,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间的转换互认,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天津共识》的发布,为全球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共享价值”(Sharing)、技能开发(Skills)、联结的体系(System)和质量标准(Standard)的建设,将使《天津共识》的理念逐步落地生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技能力量”。通过共享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未来。

原标题:佛朝晖:“4S”行动框架 开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
  • 职业技术
  • 职业教育
  •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