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构建“育评用赛”全链条生态 打造技能人才新高地

2025-04-24 14:54 来源:

4月10日,襄阳技师学院与襄阳华侨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奇幻度假区旅游分公司联合举办“襄阳华侨城订单班签约暨实习就业基地授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合作从“协同育人”迈向“精准育人”新阶段。

近年来,襄阳市人社局紧扣“6+2”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创新构建“人才雁阵”培养模式,深化评价机制改革,优化技工院校管理,强化竞赛引领作用,全方位打造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襄阳样本”,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人才雁阵”模式,精准锻造产业生力军。立足产业链需求,打造“雏雁成长—强雁振翅—头雁领航”三位一体技能人才培育体系。“雏雁成长”筑基未来。动态优化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新增新能源汽车检测、工业互联网等16个紧缺专业,淘汰落后专业6个,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超80%;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推动技工教育“紧贴产业、精准育人”,年均储备产业适配型技能人才超2万人。“强雁振翅”强化支撑。发布《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引导72家定点机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自主实施新型学徒制和新技师培训,年均培训产业工人3.5万人次,有效填补技术升级需求缺口。“头雁领航”引领创新。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与工艺革新,建成国家级基地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培育专精技艺的“工匠集群”,实现“产业、专业、就业”三链融合。

创新“四维评价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以评价机制改革破题,构建市场化、社会化、贯通化、规范化“四维评价体系”,激活技能人才成长活力。市场化评价扩覆盖。建立“1+N”职鉴服务体系,备案评价机构112家,覆盖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360余个工种,经验入选全国技能提升典型案例。社会化评价显特色。率先下放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权限至县区,开发“襄阳牛肉面制作”“程河柳编”等73项地方特色工种标准,年均考核1.5万人次,“襄阳牛肉面师”跻身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贯通化评价促融合。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年均新增高技能人才1.68万人;实施“双证书”制度,职业院校毕业生“一专多能”,年均输送技能人才超2万人。规范化评价保质量。创新“动态退出+示范遴选”机制,三年淘汰不合格机构6家,经验获人社部推广,为行业健康发展树立标杆。

实施“双优计划”,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以技工院校“双优计划”为抓手,推动专业、师资、培养模式全面升级。专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技工院校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80%以上,襄阳技师学院就业率95%,跻身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师资强化“双师型”队伍。引育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团队,创新工学结合、定向培养等模式,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6个,毕业生双证获取率98%。培养突出实战导向。推行“真设备、真产品、真场景”教学,依托国家级基地孵化实战型人才,毕业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中坚力量。

构建“五级竞赛体系”,以赛促培树标杆。以赛事为引擎,形成“以赛促学、以赛提能、以赛育才”的浓厚氛围。完善体系强基础,构建“世赛—国赛—省赛—市赛—县赛”五级竞赛体系,年均举办赛事18场,覆盖赛项86个,参赛选手超7000人。成果转化显实效。连续承办三届湖北省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大赛,推动校企合作项目新增23个,制造业人才匹配度提升至92%,重点企业技能人才保有量增长40%。品牌效应提影响。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带动岗位练兵超1万人次,72人获评“湖北省技术能手”,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工匠精神”宣传覆盖超50万人次。

襄阳市人社局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实践,构建起技能人才“育、评、用、赛”全链条生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未来,襄阳将持续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擦亮“技能强市”名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澎湃动力。

原标题:襄阳:构建“育评用赛”全链条生态 打造技能人才新高地
  • 技能人才
  • 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