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员”第四十四期培训班(在线学习考试)
- 介绍
- 课表
- 评价

- 考取人社部培训中心证书
- 碳交易
一、培训项目背景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市场配额总量约40亿吨,市场容量约1000亿元。首批两千余家电力企业进入市场交易,中国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借着政策契机,为满足未来市场人才需求,培养掌握碳交易各项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广碳所开展碳交易员培训,助力全国碳市场及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并为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能力建设和人才支持。
二、培训组织机构
主办: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
2.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三、培训对象
(1)重点排放单位(包括新拟纳入行业)的管理人员与执行人员;
(2)各级政府、公共事业单位负责环保、低碳规划、监督、管理的负责人;
(3)各类型金融机构节能减排业务主管及业务人员;
(4)环境、循环经济相关教科研单位的技术、工程人员,节能及环境交易所相关人员等;
(5)关注碳交易发展并有志于普及提升自身相关认识、参与国内碳金融市场并期望从中发掘低碳商机的个人。
四.培训内容
(1)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重要论述;
(2)碳排放交易制度、碳市场配额核定和分配方法讲解;
(3)碳排放权管理办法与全国碳市场交易规则;
(4)碳普惠制试点建设与自愿减排补充机制;
(5)碳金融创新与碳市场投资
(6)碳排放核查政策要求与规范解析;
(7)结业考核。
五.培训课时
线上培训,每期培训时长4天,合计48个标准学时。
六.培训师资
(1)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专家;
(2)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领导;
(3)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林科院行业资深研究专家;
(4)国际国内专业咨询机构的分析师;
(5)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所资深专家和研究员;
(6)国内权威金融机构节能减排业务高管;
(7)权威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专家。
七、培训时间及地点
1.培训方式:线上直播课堂
2.课程时间:2022年8月24日-8月27日
八、培训证书
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将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的“碳交易员”培训证书,该证书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网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https://ethrss.cn/
- 课程目录
- 碳交易44期直播课入口已结束
- 24日上午课程回放165分钟
- 24日下午课程回放181分钟
- 25日上午课程回放168分钟
- 25日下午课程回放167分钟
- 26日上午课程回放167分钟
- 26日下午课程回放84分钟
- 碳交易系统实操模拟视频22分钟
2025年电力交易员(中级)专项培训班(总第四期)开始报名!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电力交易员从业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切实提升电力交易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2025年电力交易员(中级)专项培训班(总第四期)将定于6月10-13日举办,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
报名中! 工商业储能项目投融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高级研修班(第四期)
2024年工商储项目投运规模达到3.74GW/8.2GWh,同比增速72%,持续保持高增态势,预计2025年工商储装机将达到12.5GWh。设备价格方面,一线品牌商工商储一体柜从2023年中近1.5元/Wh最终降至2025年初0.6-0.7元/Wh并趋于稳定,进一步推动投资方的投资热情;市场空间方面,2024年工商储项目共计投运1370个项
关于开展光伏电站运维基地实战训练营(第十二期)培训的通知
致各相关单位:在“双碳”目标宏观背景下,光伏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赛道,新增装机量一直稳居前列。2023年全年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随着我国光伏装机量屡创新高,光伏电站运维人员每年新增需求突破3.7-6.5万人。影响太阳能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因素众多,能及时发现故障、快速解决问题
宁夏率先开展风电运维值班员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宁夏率先开展风电运维值班员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新闻导读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指导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风电运维值班员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1名职工获得证书。此举标志着国家新职业标准发布后,宁夏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的省份。
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夯实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