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9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行业智慧,科学研判电力行业发展新趋势,共商科技创新突破新路径,共绘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服务科技强国战略贡献电力力量。
以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电力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辛保安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基础、形态特征、运行特性发生重大改变。随着新能源比例快速提高,各类终端用电设备数量迅速增长,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性日益突出,电力供需调节难度持续增加,极端天气的影响日益显著,对于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气候弹性、调节柔性、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电网首席科学家、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饶宏指出,新型电力系统之“新”,从现象看,体现在“高比例新能源”,从本质看,体现在“高比例电力电子化”,同时,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演化,电力电子化特征将更加显著。新增的电力电子装备替代了部分同步机,其非线性、快速响应及控制复杂性,重塑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纽带,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在致辞中表示,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是缩短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链条的有效形式,行业协会具备跨行业、跨领域的独特组织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具有把科技创新活动与企业创新发展融合在一起的先天优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行业枢纽,搭建了覆盖央企、民企、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每年编制发布《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年度发展报告》,系统梳理技术进展,激励行业创新,对行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为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支撑。
原创性重大科技攻关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落地过程中,许多技术探索进入“无人区”,亟需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全力开展原创性科技攻关,加快形成先进前沿创新技术,积极发挥行业示范带动效应。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面向全行业征集100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汇编成册,在大会现场展览展示36家大型电力、科技企业的重大科技创新工作、26项近两年的电力创新大奖代表项目,并发布5项重大电力科技创新成果。
先进装备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系统技术的创新引领装备技术的发展,通过装备技术创新来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平表示。
人工智能激发电力科技创新“新浪潮”
本次大会同步推出了“电力行业重大科技创新工作成果展”。在现场,该展区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的目光,来自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机器人在现场灵活自如地做出各种动作。广东电网公司构建起“天-空-地”立体智能协同巡检体系,以及设备操作、检修、基建施工及安全监管等多场景无人作业体系,推进电网高频次、高危险及高负荷工作实现“机器替代”,体现了电力行业与国家新型工业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
南方电网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能源电力技术变革进入密集活跃期和加速拓展期,同时,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中国电力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攻坚克难、产业共创共赢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希望中电联能够进一步发挥行业平台联动协同作用,在“人工智能+数字电网”这个电力行业重大转型点上,开展更多跨专业的技术创新交流,共商攻克转型卡点之策。
创新之路永无止尽,攀登之志未有穷期。以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促进委员会为机制,中电联将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功能定位,打造科技创新领域的行业盛会,搭建行业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桥梁,分享电力行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与实践经验,促进电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携手广大电力企业推进高水平电力科技自立自强,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李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