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的新实践
多维赋能技能人才培养
新闻导读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深入落实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通过优化政策供给、强化平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全方位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截至2025年5月,漳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56.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万人,为产业振兴、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能支撑,让技能“软实力”成为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强动力”。
聚焦产教融合
拓宽高质量技能培训新路径
“六大行动”打造产业生力军。推出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六大行动”,构建起“对接重点产业、服务企业需求、契合个人发展、适应市场变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对接漳州市“9+5”产业布局,接续实施漳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技能 促就业”公益培训、“技能照亮前程”等系列培训,动态调整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开设水仙花雕刻、无人机驾驶、电商运营等特色产业、新兴职业培训课程。近三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8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超5000万元;针对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定向培训2.5万人次,助力加速再就业。
“联盟联动”激发区域新优势。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院校育才的联动模式,集聚各类技工院校、培训机构、评价机构及企业等50家单位成立“漳州市技工教育联盟”和“漳州职业培训联盟”。通过联盟实现“需求--培训--就业”的一体化服务闭环,打破职业培训资源碎片化困局,解决“技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推动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联盟成立以来,相关培训机构学员就业率较往期培训班提升64%。
“特色办学”注入教培强动能。深化产教融合,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精准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模式,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建实习基地、共评培养质量。强势推出国有企业合作“订单班”,协议针对“订单班”应届毕业生按10%设置招聘岗位,通过公开招聘将为国企输送一线技能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贯通式培养路径。目前,漳州技师学院与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四个“订单班”,招生160人。
契合地方特色
谋划全方位技能评价新格局
技能评价提质扩面。持续完善企业自主评价、社会评价、院校评价“三方协同”的评价体系,全市现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27家,其中企业9家、职业院校17家、社会培训组织1家,赋权各级各类企业自主评才,实现用人、培养、评价精准对接和融合发展。近三年来,全市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万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2万人次,技师及以上881人次。推进“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证融通,近三年,组织2.8万人次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技能人才星光闪耀。采取以赛强技、以赛弘技工作思路,打造“匠心智造 星耀漳州”特色品牌,构建以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地方赛行业赛专项赛为基础的技能竞赛体系。在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5金5银6铜和“最受欢迎八闽绝技展演项目”的优异成绩,各奖牌数均位居全省前三。近三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竞赛25场次,组织833人参赛,授予20个选手“漳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带动大量劳动者实现技能提升,将“赛场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有效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涉台涉外多点开花。实施台胞技能等级直接采认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台湾同胞,直接线上认证,实现“一趟也不用跑”的优化服务,同时在东山、云霄成立“台胞职业资格直接采认服务点”,为台胞技能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市累计颁发台胞直接采认技能等级证书35本,其中高级工22本,技师13本。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交流新领域,开启外籍人士“双语版”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组织32个国家289名学员参加茶艺师、中式烹调师和中式面点师等技能等级认定,助力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坚持正面导向
打造有温度技能人才新生态
平台赋能强支撑。支持产业链头部企业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累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6个),成功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5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4家),大力实施“师带徒”传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辐射作用。分层次、多领域推进产业技工实训平台建设,设立全省首家低空经济无人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低空经济无人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建1家市级、2 家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形成集实训教学、技能竞赛、等级认定、继续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激励驱动释潜能。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引导国企带头实行“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分配机制,改革试点单位漳州宾馆有限公司案例入选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案例汇编。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打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畅通高技能人才向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流动渠道,近三年来,漳州市共54人使用职业资格申报高一级职称,21人使用技能等级证书申报工程系列相应专业职称。
服务精耕植沃土。依托漳州市人才一体化服务中心,为高技能人才提供“线上+线下”一窗通办、全网覆盖精细化服务。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关心关爱,2023年以来选派4名高技能人才参加访学进修,组织23名高技能人才赴外省开展国情省情专题研究及专家休假活动,推荐高技能人才张坤三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并为其建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营造技能人才“有上升通道、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