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自治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各有关部门,各用人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函〔2025〕27号),结合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需求,现就做好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和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由我省主办的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4项)
(一)项目名称、承办单位
经人社部批准,由我省主办的纳入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共有4项(见附表1),分别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财政资助项目,承办单位: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职能农机装备技术能力提升”(财政资助项目,承办单位: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总站)、“血液质量安全
全流程管理能力提升”(自筹经费项目,承办单位:青海省血液中心)和“纸质文物保护修复”(自筹经费项目,承办单位:青海省博物馆)。
(二)研修时间、人员范围
每期高级研修项目研修时间为不少于5天(含报到和离开时间),研修人数不少于50人,工作人员人数控制在研修人数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人。培训学员面向全国招收,一般应是具有中高级职称(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并应向基层一线专业技术骨干倾斜,鼓励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参加。
(三)组织实施
1.落实研修计划。研修项目实施前,承办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研修具体内容、组织管理、研修方式、研修时间、研修地点、报名时间、学习要求等内容。项目实施前45天,承办单位要将实施方案、开班通知报送我厅,由我厅报经人社部审核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方案提交后,遇有特殊情况或有关事项发生变化,须在项目实施前20天向我厅提交情况说明后,及时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高级研修班办班结束30日内,各承办单位登陆“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公共服务平台”(网址:zsgx.mohrss.gov.cn)—“管理用户登录”,提交研修总结报告、学员名单、学员和工作人员签到表、经费结算表、学员满意度测评表(见附表4)、专业领域研究成果报告、图文动态信息等材料完成结业上报。
2.保证研修质量。各承办单位要严格按照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的要求,办好高级研修项目,要精心设置高级研修项目课程,做好师资选配、课程开发等具体工作,积极邀请权威知名专家、行业领军人才授课,采取主题报告、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研修,组织实施时不得组织任何与研修无关的活动,不得借研修之机为企业做广告,确保研修培训实效。
3.组织结业考核。各承办单位须根据实际培训安排对学员进行结业考核,按要求将学员名单相关信息(包括学员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或职业资格、身份证号、培训学时、结业考核情况等)提交工程服务平台审核。学员经考核合格获得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结业证书,凭姓名和身份证号在平台首页查询和打印本人证书。
4.严守财务规定。财政资助项目经费由人社部资助,每期上限为10.50万元,可列支研修期间发生的师资费、住宿费、伙食费、场地费、资料费、交通费以及其他研修发生的必要费用,超额支出由承办单位自行承担;自筹经费项目由承办单位自行筹措经费。除往返交通费由学员承担外,财政资助和自筹经费项目高研班承办单位均不得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财政资助项目在办班结束后1个月内,承办单位应及时将经费报销相关材料报人社部事业单位人事服务中心,按规定程序办理经费核报事宜;自筹经费保障的办班经费依据各承办单位财务管理要求执行,按各自经费保障渠道进行结算。要厉行勤俭节约,专款专用,确保经费使用效益。
人社部门将对高级研修项目举办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对截留、挪用、虚报培训费、乱收费及其他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处理。
5.加强培训管理。各承办单位要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管理办法》(人社厅发〔2024〕55号),严格按计划实施高级研修项目,不得随意变更研修选题、内容、对象、举办时间和地点,不得随意转交第三方组织实施,且须在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办班。如有关事项发生变化,请提前书面报送情况说明。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和《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切实加强学员和培训机构的管理服务工作,端正学风,严谨治学。
6.做好总结宣传。高级研修项目结束后,承办单位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等,形成工作总结并于12月底前以书面形式报我厅。承办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开展宣传,注重突出国家级品牌培训项目的特色,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完成学时报备。根据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通知中的学时备案要求,承办单位须将培训计划和工作方案通过所在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至省级人社部门。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学时认定,以人社部颁发的《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学时为准。因没有备案造成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学时无法认定的,由行业主管部门和承办单位承担责任。
二、由各省主办的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62项)
(一)培训资助。各省(区、市)主办的研修项目共62项(见附表2),按照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的要求,每期高级研修项目研修时间为5天左右,对我省选派参加培训的人员不收取任何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参加培训人员所在单位只承担培训人员往返交通费。
(二)名额分配。研修项目面向全国,一般情况下,每期研修项目的学员数量为50左右,主办单位下达给每个省份的培训名额通常为1-2名左右。
(三)人员范围。参加研修学员面向全国招收,人员应是具有中高级职称(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并应向基层一线专业技术骨干倾斜,鼓励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参加。
(四)组织实施
1.遴选推荐。各市州人社局、省直部门立足本地区、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对照62项选题项目名称,选定本地区、本行业2025年研修项目。对应选定的每个研修项目,遴选推荐1-2名相关领域(单位)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人员参加培训,非公企业按属地原则推荐。要注重遴选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领军人才参加研修。
2.报送意向。2025年4月20日前,各市州人社局、省直有关部门将本地区、本行业培训意向、遴选人员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填写《青海省2025年急需紧缺人才培训意向汇总表》(见附表3),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汇总表纸质版扫描件和Word版均发送至qh8258152@163.com邮箱)。
3.统筹安排。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结合下达给我省的分配名额,积极对接、协调相关主办省份,合理进行统筹安排,将统筹协调情况和确定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反馈给各地区和省直行业主管部门,由各地区人社局、行业主管部门通知派员单位及相关人员及时报名参加。
4.人员管理。派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做好选派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加强人员管理,并做好往返交通费核报工作。参加研修的人员,要按照主办单位要求进行学习研修、结业考核。在研修结束15天内,撰写培训总结提交所在单位和派出地区、部门。派员单位及时将研修情况纳入国家级继续教育学时。选派的研修人员,如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换和无故不参加培训,确实因故不能参加的,可由派员单位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人员名单逐级报备。
5.做好总结。各地区人社局、省直各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本行业2025年急需紧缺人才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并于12月15日前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急需紧缺人才培训是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次知识更新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各地区人社局、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这项工作融入全省人才工作大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跟踪管理,细化人员管理措施,确保此项工作规范开展。
(二)强化推动落实
各地区人社局、省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将这项工作作为本地区、本部门2025年“高精缺”人才培训工作主要任务,做好区域内、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强化工作督促落实,及时安排、及时跟进、有序推进,确保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三)加大宣传引导
各地区人社局、省直各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急需紧缺人才培训高级研修项目的知晓率、覆盖面,引导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广泛参与、合力推进,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创新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联系部门: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联 系 人:赵老师 山老师
联系电话:0971-8258153 8258157
附表:1.2025年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计划(青海省主办)
2.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财政资助项目(62期)
3.青海省2025年急需紧缺人才培训意向汇总表
4.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学员满意度测评/测评统计表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