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川市人社局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抓手,推动“凉资源”向“热产业”转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
生态优势奠定发展基础。作为“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100强县”,利川市凭借北纬30°的独特地理优势,拥有22℃的盛夏均温、68.4%的森林覆盖率以及高达3600个/cm³的负氧离子浓度。2024年,全市接待避暑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6亿元,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技能人才破解产业瓶颈。针对避暑经济中的服务需求痛点,利川市创新实施“技能人才蓄水池”计划:建立全省首个“康养师资库”,培养认证专业师资队伍;制定《利川康养师》地方职业技能标准,涵盖7大类服务规范;建成8个康养实训基地,推动“学赛用”一体化培养。目前,全市康养文旅从业者超万人,其中持证人员达5000余人,包括育婴员2419人、保育员1296人、养老护理员227人,服务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特色服务提升产业价值。利川市创新推出“技能+温度”服务模式,通过47项标准化服务流程和“记忆照护”“旅居陪伴”等个性化服务,打造“慧相伴”服务品牌,使游客回头率提升65%。“我们把您当亲人”的服务理念,让“凉服务”成为比气候更暖心的竞争力。
据利川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计划新增康养技能人才2600人,未来三年将培育6000余名专业人才,带动就业20万人以上,孵化康养企业100家,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产业示范基地。
专家表示,利川市通过技能人才赋能生态资源的创新发展模式,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出了可行路径,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